《马兰开花二十一》是中国1964年核试验成功后流传的童谣。
该童谣起源于跳皮筋游戏,歌词中“小皮球”对应我国第一颗原子弹(代号“邱小姐”),“架脚踢”指代罗布泊试验场102米高的塔爆试验,“马兰”为新疆罗布泊核试验生活区(因当地马兰花得名),“开花”象征原子弹爆炸,“二十一”代表承担核试验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训练基地研究所。1959年马兰基地启动建设,确保1964年10月16日首次核试验全程无泄密。童谣在不违背保密原则下传播,成为特殊历史时期的民间记忆载体。

“小皮球,架脚踢(香蕉梨),马兰开花二十一,二八二五六,二八二五七……”
关于“马兰开花”儿歌与原子弹的传言(即“马兰开花二十一”暗指中国核试验),这一说法属于民间附会,并非历史事实,
- 传言
有人认为,经典跳皮筋儿歌《马兰开花》中的歌词:
“马兰开花二十一,二五六,二五七,二八二九三十一”
暗指中国第一颗原子弹(1964年)相关机密:
“马兰”指新疆马兰基地;
“开花”象征原子弹爆炸;
“二十一”代表21研究所(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);
数字“二五六”等被解读为核爆当量或日期代码。 - 事实
❌ 传言不成立的关键证据
1.
时间矛盾:
新疆马兰基地命名于1959年,而《马兰开花》儿歌在1950年代初期已广泛流传(早于核试验),歌词原型可能源自更早的北方民谣。
21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,与儿歌传播时间重叠性低。
2.
歌词来源:
儿歌中的“马兰”原指北方常见的马蔺草(鸢尾科植物,俗称马兰花),其坚韧特性常被用于童谣寓意。民间早有“马兰花,开不败”的谚语。
数字部分为跳皮筋的节奏口诀,类似“一二三四五六七,马兰开花二十一”的变体常见于多地童谣,无特殊含义。
3.
官方档案:
中国核试验的代号系统(如“596工程”)与儿歌无关联,且涉密信息不可能通过童谣公开传递。
巧合点
马兰基地因当地盛产马兰花得名,而儿歌中的植物名与之相同,导致后人产生联想。
1964年原子弹成功后,部分民众将儿歌“开花”与核爆蘑菇云形象结合,形成集体记忆的错位。 - 因果
1.
保密文化的想象:中国核工业早期高度保密,民间对“两弹一星”工程充满神秘感,倾向于从日常事物中寻找“隐藏线索”。
2.
符号的偶然重叠:马兰(植物/基地)、开花(植物生长/核爆)、数字(节奏/代号)等元素的多义性,为附会提供了空间。
3.
集体记忆重构:20世纪90年代后,互联网放大了这类都市传说,甚至被部分纪录片引用,进一步模糊了事实与想象。 - 结论
儿歌本身是传统童谣,与核试验无关,但马兰基地的命名确实借用了植物名。
传言属于典型的“后见之明”式附会(用后来事件强行解释先前现象),类似“正月十五雪打灯”预测战争的民间玄学。
真实的核试验代号多为数字或字母组合(如美国“曼哈顿计划”),中国原子弹代号“596”源于1959年6月苏联撤援的日期,与儿歌无关。马兰基地的选址主要因地理隐蔽性和地质稳定性,而非儿歌暗示。
童谣歌词
《跳皮筋》
小皮球,香蕉梨,马兰开花二十一。二五六,二五七,二八二九三十一。三五六,三五七,三八三九四十一。四五六,四五七,四八四九五十一。五五六,五五七,五八五九六十一。六五六,六五七,六八六九七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