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让你彻底了解杨振宁的个人资料及简介对中国的贡献(建议收藏)

施一公撰文回顾与杨振宁近15年的交往:亦师亦友亦同道

节选:

左边是施一公

第一个例子,2015年,为了庆祝屠呦呦先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,求是基金会在中国科协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求是之家研讨会,邀请了往届求是青年学者和求是大奖获得者参加。杨先生以“救亡”为主题作了发言,阐述了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忧虑和建议。

杨先生也十分关心我个人的学术进展。2015年8月,我带领团队首次捕获剪接体高分辨率结构,他9月初发来邮件,邀请我到清华高研院作专题分享,由他亲自主持。

杨先生对青年人格外关心。2012年,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一届学堂班毕业生学术年会,学生们特别希望能请到杨先生,他欣然应允。

2017年,杨先生出席了由我主持的面向清华师生的一次巅峰论坛。主讲人是DNA双螺旋的发现者之一沃森(James Watson),我专门邀请杨先生作为嘉宾和沃森对话;
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内容